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二十週年之際,對亞歷山大廣場進行重新設計的過程中,模型設計師埃里希·約翰教授在1968年底設計了烏拉尼亞世界鐘。在他的領導下,烏拉尼亞世界鐘在短短幾個月內,由業餘生產小組中的124位志願工人一起搭建而成。並在1969年9月30日,由東柏林市長赫伯特·費希納在柏林亞歷山大廣場揭幕。
在其圓形大廳上,可看見今日146個來自各大洲和時區的城市名稱以及國際換日線。根據時鐘中間轉動的數字圈,可以同時讀取各個時區中的當地時間或者世界通用時間。根據時鐘中間轉動的數字圈,可以同時讀取各個時區中的當地時間或者世界通用時間。
世界鐘已經具備所有來自24個時區中的80個城市原始名稱,並每天向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公民展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邊界以外的世界多麼廣闊。早在當初,它的設計師埃里希·約翰教授就已經意識到世界鐘象徵的自由力量與1961年建立的柏林圍牆有著強烈的反襯:「自從柏林圍牆建立後,許多人感覺到這座城市的狹窄。而世界主義與世界觀的外貌,顯然透過了世界鐘這個動人的想法呈現出來。
自2015年來,柏林世界鐘因其藝術性、城市規劃性、傑出的歷史意義被列為文物保護。
自2018年11月以來,世界鐘首次在其歷史中成為當代的歷史地標以及獨特的設計表徵。此時正逢世界鐘建立50周年紀念日,可以購買到其收藏品和紀念品。
設計師埃里希·約翰教授
1932年2月6日,埃里希·約翰出生在北波希米亞的卡地茲村莊。他的父母在那裡經營農場,直到1945年全家被徵收和驅逐。在梅克倫堡的紐克洛斯特擔任鎖匠學徒後,這位有才華的製圖員在其18歲時,開始在維斯馬和海利根達姆學習鍛造和金屬加工。他隨後的模型設計研究,可與當今的工業和產品設計相互媲美。他於1958年畢業於柏林魏森塞著名的藝術學院,並於1965年在此擔任講師,1973年到1992年擔任教授,培養了好幾代的設計師。1982年,他被俄亥俄州立大學(美國)委任為一學期的「工業設計」客座教授,並獲得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設計獎。
至今,埃里希·約翰的作品仍被視為具有功能性,且在設計上無與倫比。在他屢獲殊榮的職業生涯中,約翰開發了無數產品。這些產品在數十年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中,被當成日常用品,甚至在所謂的「西方國家」,如: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斯堪地那維亞中也被需要。他開發出艾麗卡打字機、第二代溫蒂妮收音機、吸塵器和電動刮鬍刀等,而且還有用於生物課程的顯微鏡和伽利略套儀器──模塊化雙筒望遠鏡。
設計對約翰來說意味著「生活空間的最佳化」。自1969年來,他最有名的作品被塑造成柏林市中心獨特的城市地標:在亞歷山大廣場上的烏拉尼亞世界鐘。他藉此以永續的方式成功地塑造了城市景觀的未來。